首页展会资讯汽车测试资讯紧紧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关键着力点——湖北建材产业现代化专题调研记略

紧紧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关键着力点——湖北建材产业现代化专题调研记略

来源: 聚展网2023-06-01 14:17:57 1017分类: 汽车测试资讯

据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平稳增长,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居中部第2位;其中,该省建材行业同比增长6.7%,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国际形势持续严峻、国内经济尚在恢复的宏观背景下,湖北建材工业何以实现稳步上行?5月1718日,本报调研组走访调研了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水泥)、武汉理工大学、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商砼)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单位。通过管中窥豹,调研组发现,近年来湖北紧紧抓住关键着力点,推动建材工业加速迈向产业现代化,从而使传统产业优势再次“满血复活”。

绿色是建材产业现代化的底色

作为最基础的原材料,传统建材曾经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因其“傻大笨粗、蓬头垢面”,成为声名远扬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大户”,遭人诟病。

“现在的水泥厂早已告别了‘光灰工厂’的形象。”华新水泥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刘凤山说,华新水泥旗下企业每一座都是绿色工厂、花园式工厂。

始创于1907年的华新水泥,被誉为我国“水泥工业的摇篮”,是湖北省最大的建材工业企业,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排名靠前的建材制造商之一。从偏居鄂东一隅到走出湖北、跨出国门、迈向世界,华新水泥的每一步成长都经历了脱胎换骨,都是一次由“灰”变“绿”的华丽转身。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2022年度建材行业绿色制造标杆名单中,44家绿色工厂华新水泥就占了7家,数量位居全行业第一。截至目前,华新水泥旗下已有11家工厂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另有6家工厂被评为省市级“绿色工厂”。

图片华新武穴工厂远眺 阎友华/供图

绿色节能低碳是华新水泥推进产业现代化、迈向国际化的核心战略。近年来,该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创新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垃圾衍生燃料,大幅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该成果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前,该公司国内全部(52条)窑线合并替代燃料的热替代率已达到15%,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200万吨;达到《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2021中标杆水平的熟料生产线已超过30%,连续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榜单。该公司旗下的黄石工厂替代燃料的热替代率已达到40%,是目前国内单位碳排放最低的大型水泥生产线,其熟料综合能耗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传统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方面,华新水泥先后实施了六级预热器、低阻高效分解炉、高效篦冷机、多通道高效燃烧器、富氧燃烧等燃烧系统改造。华新水泥还积极推进和参与了“新型低碳水泥研发及应用关键技术”“碳化活性水泥基材料制备及工业窑尾养护水泥混凝土制品关键技术与应用”“钙循环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等重大攻关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水泥碳排放占其中四成以上。因此,建材产业助力‘双碳’大有可为。”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先超表示,绿色是建材产业现代化的底色,绿色低碳是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建商砼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涛介绍,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力度,在混凝土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减碳技术;标准化绿色预拌工厂不仅自身实现了“零排放”,还大量消纳工业固废、建筑固废,园区内铲车及物流车辆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减碳降碳。另外,其“低碳理念下绿色混凝土预拌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基于再生骨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开发”等成果创效显著,还获得了行业科技进步奖。郑涛表示,该公司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低碳混凝土”技术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智能化是建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数据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生产要素,智能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数智技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标配’。”吴先超说,随着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数智化已然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刘凤山介绍,在华新水泥黄石工厂,5G+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矿山、车间及采购、物流等各环节互联互通,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了闭环。

近年来,华新水泥坚定落实“传统工业+数字化创新”战略,坚持自主研发、自主掌控,构建全业务数字化生态,成果丰硕——首个ADL系统(先进物流发货系统)无卡业务在该公司武穴工厂成功上线,智能巡检系统在该公司禄劝工业园成功投入运行,首家智能工厂禄劝智能工厂交付运行,数管中心平台系统全面建成投运,流向管控项目在东部区域全面推广;华新“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华新技术管理(武汉)有限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荣获“2021年度企业数字化创新案例”;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揭榜单位、“2022年湖北省人工智能十大优秀应用案例”,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我国混凝土行业头部企业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子公司之一,中建商砼是国内较早进入数字化赛道的混凝土企业。“数字化建设是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手段。”郑涛介绍,该公司打造的预拌混凝土“智慧工厂”已实现无人化智能过磅、智能配料、智能排产、智能运单、智能安监……

去年6月,中建商砼“智慧工厂1.0版本”正式亮相。从厂区入口能够实现自动降尘的智慧喷淋系统,到实现原材料进厂无人值守的智能过磅系统,从实现安全、质量、成本管控集成智能管理的厂站生产运营指挥中心,到充满现代机械感的智慧实验室……“智慧工厂1.0版本”实现了“三减三增”。

“三减”之一是“减人”。以物资系统为例,随着智能过磅系统和道闸系统上线,工作人员缩减了一半;二是“减量”。技术系统引入抗压强度智能检测机后,每日可节省试压工时24小时,调度岗每天可减少400次系统操作、600次重复沟通的事项,机操岗可减少600次左右的系统操作,减轻工作量达到38%;三是“减环节”。智慧运单系统淘汰了原有的制表环节及3个生产步骤,细骨料智能筛分机将原来的9个步骤30分钟的试验流程缩短为2个步骤5分钟完成。

“三增”之一是“增质”。将合同履约、应收账款管理等线下管理动作同步至线上,发挥各专业板块风控职能,搭建起全流程线上风险风控体系,提升了运营质量;实现了原材料进厂、过程实时监测、产品交付、产品结果验证等全流程的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二是“增效”。随着智能化系统上线,物资管理流程得以精简和整合,生产组织流程实现了20%以上的效率提升,产品流、业务流和资源流也实现了协同增效。三是“增体验”。利用客户投诉的实时在线收集,更便于相关问题部门即时解决生产供应过程中的客户不满意问题,提升客户体验;同时以工作流程的E化优化为切入点,将员工从原先简单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引导员工贴近市场、关注服务,逐步提升岗位价值。

“利用数字技术,把员工从重复、机械的操作中解脱出来,从烦琐、复杂的数据报表中解放出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企业的成本管控。”郑涛说,随着各类智慧项目的上线,越来越多的操作员工面临着“一岗双控”的要求,利用更加智能的系统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能,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薪资。

另外,中建商砼开发的“砼创”平台已形成完备的数据体系,是上级公司开发的“砼联”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砼联”涵盖了交易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物流交付平台、增信融资平台。各个平台既可以作为必要的工具集成在智慧工厂的应用场景之中,以预拌厂为核心链接上下游产业链,又可作为独立的系统,在专业领域提供在线交易服务。

当前,混凝土行业最大的痛点是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这一痛点直接导致资金要素流通效率低下,企业经营质量严重下降。目前,中建商砼及其母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利用工业互联网及相关数智化技术来根治这一行业“顽疾”。

高端化和新型功能化是“下一个风口”

超高性能混凝土、轻质泡沫混凝土、耐高温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彩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透光混凝土、导电混凝土、转印装饰混凝土、仿石材混凝土……中建商砼企业技术中心给调研组展示了数十种“混凝土高新产品”。

郑涛说,高端化、新型功能化是混凝土及多数建材产品未来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像现在的玻璃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装饰功能,还可以用于电子基板、光伏基板等领域。除了大宗的建筑用混凝土,未来的混凝土将更加精致、高端,具有更多的新型功能,用途更加广泛。

“华新的高端化主要体现在技术装备和产品品质上。”刘凤山介绍,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汉长江大桥、北京亚运村、三门峡水利枢纽、三峡大坝、京珠高速公路、青藏铁路等知名大型工程都选用了华新水泥……而近年来,华新水泥自主研发的高端家装水泥及其他家居装修材料也赢得了众多客户。

作为国内材料学专业排名前三的高校,武汉理工大学在建材的高端化、新型功能化方面更具话语权。

武汉理工大学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40个,其中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与材料有关。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研究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和支柱产业的先进复合材料、面向新能源技术的高效能源转换和储存材料、面向生命科学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面向信息技术的信息功能材料和面向变革性技术的前沿新材料等五类关键材料为重大任务。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引领世界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为目标,以解决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和服役过程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为中心,聚集和培养一批在国际建筑材料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团队,开展高性能、低环境负荷硅酸盐建筑材料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支撑绿色和智能建筑体系发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多功能、高性能及前瞻性建筑新材料,为实现建筑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和循环利用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为加快实现我国建材行业战略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从工业民用建筑到填海造陆,从特大型大桥缆索到顶级游轮,从C919大飞机到航天器,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各个领域都用到了我们研发的新材料。”吴先超介绍,依靠材料学科及相关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在材料高端化、新型功能化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创性成果,其中相当数量的成果在湖北形成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当地高端建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除了推动建材产业绿色化、数智化、高端化和新型功能化,湖北还鼓励和引导优势建材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胆拓展海外市场,通过“走出去”转移化解国内过剩产能。据悉,华新水泥和中建商砼分别是我国水泥、混凝土行业率先成功“走出去”的企业。截至目前,华新已在海外9个国家拥有15家工厂,水泥产能为1600万吨。

建材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和制品工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传统建材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以增量为主的发展方式和雷同技术复制的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下去产能、补短板、发展绿色低碳建材和新型建材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行业主旋律。从传统产业为主体向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由建材制造业向建材服务业延伸,推进建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湖北建材产业交上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5月29日1版《中国式现代化·建材产业实践 | 紧紧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关键着力点——湖北建材产业现代化专题调研记略

中国建材报社点击阅读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订阅《中国建材报》(含电子报)。


纸质报全年定价:568元/年(赠电子报)


电子报(会员):518元/年


纸质报+电子报:978元/年(专享新媒体深度文章)



图片


本文作者:阎友华

初     审:贺  丹

复     审:王天恒

终     审:佟令玫



图片

图片

Baidu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销售
方经理
方经理
金牌项目经理
直线 0571-88560061
专属微信wechat
wechat
蒋经理
蒋经理
金牌项目经理
直线 0571-89099392
专属微信wechat
wechat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汽车测试行业展会
上海国际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
2026.08... 查看展会时间
Automotive Testing Expo China
中国(上海)国际智能汽车科技博览会
2026.08... 查看展会时间
ICV CHINA
广州国际汽车技术展览会
2025.11... 查看展会时间
AUTO TECH
上海新能源汽车装配与自动化解决方案展
2026.08... 查看展会时间
NEAS CHINA
德国欧洲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展览会
2026.06... 查看展会时间
Automotive Testing Expo Europe
广州大湾区国际智能汽车科技博览会
2025.10... 查看展会时间
ICV CHINA
美国诺维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展览会
2025.10... 查看展会时间
Automotive Testing Expo
韩国首尔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展览会
2026.03... 查看展会时间
Automotive Testing Expo Korea
美国诺维汽车发动机测试展览会
2025.10... 查看展会时间
Engine Expo North America
印度金奈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展览会
2027.04... 查看展会时间
Automotive Testing Expo India
英国汽车电气化技术展览会
2026.07... 查看展会时间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Expo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