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塑:朱林文字雕塑作品展《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
来源: 聚展网2023-07-28 21:14:24 143分类: 艺术资讯
7月23日,“时·空·塑:朱林文字雕塑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雕塑》杂志社、《中国美术报》社、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联合主办,北京精卫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枣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经济出版社支持,特别邀请范伟民任总策展人,朱尚熹、宋伟光为学术主持,范海民、邓柯、金新联合策展。展览共展出艺术家朱林创作的29件文字雕塑作品,其中十二生肖雕塑作品12件,二十四节气雕塑作品17件。
展览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负责人邓柯先后致辞,参展艺术家朱林致答谢辞。《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金新为艺术家朱林颁发收藏证书。于文江、朱尚熹、倪志平、李景龙、秦志东、李宏文为作品《立春》揭幕。仪式最后,于文江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范海民主持。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朱林利用文字元素构建的艺术形象,通过其字形和组合方式来表现出对应的特征和形象。朱林通过多年的艺术探索与实践,结合当代意象与抽象艺术语言,以中国文字元素进行艺术造型的解构,从时间到空间再到艺术造型的创作,不仅为雕塑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贡献。
于文江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对此次展览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谈道:“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中国美术的‘国家队’,中国国家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繁荣中国美术、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除承担国家美术创作和研究工作,组织开展艺术展览、开展公共教育也是中国国家画院的重要职责。此次展览,我们主办的国家级专业媒体《中国美术报》和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均参与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参与承办。支持举办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履行自身职能、积极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举措。在各主办、承办、支持单位,以及艺术家、策展人等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看到了一场既坚守本源,又有创新性发展的展览。艺术家运用不同传统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字元素,并让它们进行组合、融合,从而又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通过这些文字雕塑,观者不仅能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可以深度体验艺术创新所承载的创新精神。希望艺术家和相关机构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发现发掘更多符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加大力度对其进行传播,为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出贡献!”
范海民表示,朱林以文字为媒介,将他的创作灵感凝固成雕塑作品,诉说着他对时间的感知和思考。他用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让时间在雕塑的空间里凝固,我们得以在瞬间感受到作品对时间的思考与审视。朱林文字雕塑作品展通过设计精良的展览空间,将文字与雕塑完美地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观展体验。这个空间不仅仅是展览的展陈空间,更是我们观者与朱林文字雕塑作品之间的对话。在这里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品,向我们展示了空间艺术的别样之美。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空间中,我们能与每一件雕塑作品深度对话,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文字的力量,领略艺术家的独特思想和情感表达。这个展览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心灵触动。愿展览带给每一位观众无尽的艺术享受和启发,也祝愿朱林的创作之路更加辉煌!
邓柯表示,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一直为推进雕塑文化艺术的交流而努力。在中国国家画院雄厚的艺术平台上,组织雕塑家们开展重大雕塑创作活动,支持和引导雕塑家们吸取传统营养,进行新时代雕塑领域内的探索与创新。我们集雕塑创作研究教学交流于一体,推力作树新人,把好的雕塑推广和传播出去,来服务社会和人民生活。朱林的这次展览就是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中国传统造型观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遗产之一——汉字艺术的视角来切入雕塑,用形体和空间的节律秩序与变化来呈现生命个体独特的形象,突出了文化主体的建构。朱林用汉字雕塑艺术对话东西方语境,将抽象的语言融汇与传统造型的研究,也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并蓄与包容性,尤其是朱林的创作活力,让我油然生敬。基于传统与新时代元素的创新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万壑争流之势,朱老师的展览是一个好的开始,我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雕塑艺术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平台上呈现,展现新时代的蓬勃活力和生机。
德国雕塑家约克·皮里卡特教授在祝贺视频中表示,朱林是我的有才华的学生之一,他曾两次参加由《雕塑》杂志主办的、由我执教的夏季培训。他对‘和谐’总是有快速的感悟,这是我认为他有天赋的原因所在。他对我的学术理念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他结合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所以他对现代雕塑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也造就了他作品的鲜明特征。他的作品前卫并且纯粹,同时又基于中国悠久历史,希望大家能享受这次展览。
美国北卡罗纳州大学比利·李教授在贺词中谈道:“这是一个有趣而及时的展览——汉字。汉字主要是为了交流,但也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书面语言的表现主义活动。朱林利用当代技术手段将这种书面汉语言并列。这是一次及时的展览,因为在信息时代的我们似乎很难拒绝打字的简单方式,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汉字和书写的过程。朱林的作品以当代语言作为表达工具,无疑发人深省。”
朱林在答谢辞中表达了对主办单位、策展人、导师、家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朋友们的感谢,他表示:“今天展出的是我近期创作的文字雕塑作品,希望领导、朋友、雕塑界的老师们对我的雕塑提出宝贵的意见,你们的建议将会成为我前行的动力,我将继续坚持文字雕塑创作,尝试创作更多的文字抽象雕塑作品,来丰富这个多姿多彩的雕塑艺术世界。”
《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金新为艺术家朱林颁发收藏证书
于文江、朱尚熹、倪志平、李景龙、秦志东、李宏文为作品《立春》揭幕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在接受采访时谈道:“朱林的文字雕塑作品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这和朱林出生在山东这样传统文化深厚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这其中有来自他的学校、家庭的影响,还包括山东地区的民间传说、剪纸等各种传统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他的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西方抽象雕塑的艺术语言,我对他的雕塑作品的不同材料的探索和空间构成之间,两种不同材料的衔接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我觉得这已经是进入到了对雕塑的新的概念的探索当中,所以我觉得不仅是这样的取材于传统文化的灵感有意思,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雕塑的构成方式有意思。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展览特别适合我们普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观看,因为大家可以近距离的观看、触摸这些雕塑作品,可以进入到雕塑的空间中,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能够引起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雕塑的当代语言的方式,又可以让青少年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中得到美的享受。”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金新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相比于用语言文字来形象化地描述时间和空间,借助文字的抽象形式构成空间形象来表达时间概念,既要可视、可触、可感地触达意义,同时又要保持其文化属性兼具独特的审美个性,这是非常考验艺术家的综合素养的。朱林的文字雕塑展让我们不仅见证了他对艺术的热诚和执着,更见证了他善于发现、探索、吸收、融汇的综合创造力。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灵感,又贯通内化西方艺术的方法论,让“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熟悉的与时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抽象词汇,以一种亲近、新奇、美妙、当代的方式与我们相遇,以生动的艺术实践积极践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展览一开展就吸引来众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来观展“打卡”。这是《中国美术报》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的第一个雕塑学术个展。一个良好的开端,铺垫和预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今后我们将继续联合各方学术力量,发现、推出更多独具面貌的艺术家,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展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和向往。
开幕式结束后,“时·空·塑:朱林文字雕塑作品展”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由朱尚熹、宋伟光主持。秦璞、范海民、李英杰、邹锋、倪志平、邓柯、郅敏、乔迁、李宏文、赵展、吴士新、庞渤、刘恒甫、徐永涛、白峥、罗泽仁、夸思、王月明、欧迅、林辉、陈海鹏、崔凤东、姜静、金楠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销售
专属微信
专属微信
2026.07... 查看展会时间
ANIME EXPO
2026.03... 查看展会时间
Art Basel Hongkong
2025.05... 查看展会时间
PHOTOFAIRS Shanghai
2025.11... 查看展会时间
ARTO21 SHANGHAI
2024.12... 查看展会时间
ART Shenzhen
2025.06... 查看展会时间
Art Basel
2025.11... 查看展会时间
Paris Photo
2026.11... 查看展会时间
Art Colog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