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需求超万亿,检测企业在航空航天中找到新增量
关注
航空航天行业在全球经济普遍收缩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从民用、军用到航天器,各个领域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预测,到2023年底,中国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9千亿元人民币。
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预计将接收9084架新机,价值约1.39万亿美元,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将占6295架。得益于国防建设的需求和技术创新的驱动,我国军用飞机市场需求预计将达到2200架左右。此外,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航天器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航天器市场需求将超过1200颗。
航空航天市场的繁荣同样体现在财报上。通过对55家航空航天产业链上市公司的分析,总装环节的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盈利能力呈现改善迹象。零部件&加工环节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利润也实现了稳定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1.7%和11.2%。
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和效率,也催生了庞大的MRO市场。根据《航空周刊》的报告,2023年至2032年间全球商业MRO需求总值将达到1,0268亿美元。
海克斯康、三丰、蔡司、温泽、马波斯等检测龙头企业瞄准航空航天行业,推出了更高效的创新检测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提高了生产检测的安全性,还降低了客户成本。例如,海克斯康的自动化检测方案在航空航天加工线上实现了在线连续测量,提高了检测效率并实现了自动上传测量结果。
在航空航天检测解决方案方面,海克斯康、蔡司、温泽、马波斯等企业均有所贡献。海克斯康助力“胖五”火箭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诞生,蔡司的ATOS LRX系统能够捕捉高精度的测量结果,温泽提供了五轴高速测量解决方案,而马波斯则提供了TESTAR手持检具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