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与光:印象派在荷兰”大展【一】:荷兰也有“巴比松”
来源: 聚展网2023-12-04 22:48:46 203分类: 艺术资讯
“云与光:印象派在荷兰”大展(Clouds and Light: Impressionism in Holland)海报&现场,地点:德国波茨坦巴贝里尼博物馆(Museum Barberini),时间:2023年7月8日-10月22日
西方风景画起源于荷兰,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大师们早已为之树立了标准。百余年后,随着法国露天绘画的发展,19世纪的荷兰艺术家们受到启发,新的创作灵感就此书写出一段段“印象派在荷兰”的故事。
作为法国本土之外收藏印象派作品最多的美术馆,位于德国波茨坦的巴贝里尼博物馆近日特别推出大型展览“云与光:印象派在荷兰”。展览将艺术时钟拨回到荷兰的1840年代至1910年代,现场汇集了梵高、蒙德里安、海牙画派创始人威廉·鲁洛夫斯等40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这些难得一聚的作品来自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海牙艺术博物馆等荷兰重磅收藏机构。
荷兰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政治中心却是海牙。早在15世纪,海牙已初具政治中心的气象,几经起落后,19世纪海牙再次成为荷兰王都。此时一起复兴的还有艺术,为荷兰绘画第二个黄金时代打响头炮的当属“海牙画派”(Hague School),荷兰印象派正是起源于此。不过,复兴故事的舞台一开始却不是在海牙,而是距海牙百余公里、拥有大片森林的奥斯特贝克(Oosterbeek)。
为什么是森林?1830年代,法国艺术家聚居巴比松村,将枫丹白露森林当成户外画室,为印象派运动奠定了基础。正如枫丹白露森林之于巴比松画派,奥斯特贝克大片未受破坏的森林亦成为荷兰黄金复兴时期艺术创新的出发点。1840年代,荷兰艺术家们逐渐聚居于此进行光影实验,他们在开阔的天空下作画,研究光影、水影以及背光效果;他们甚少涉及人物,仅将其作为“配饰”;他们摒弃理想化或浪漫主义的风景,力求真实地描绘大自然。
荷兰风景画家、蚀刻师、版画家和昆虫学家威廉·鲁洛夫斯是最早一批前往奥斯特贝克作画的艺术家,同时,他也是最早一批从古典浪漫主义绘画转向印象派的荷兰画家,被公认为海牙画派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
《彩虹》,威廉·鲁洛夫斯 (Willem Roelofs,1822-1897),1875,藏于海牙美术馆
本着巴比松画派的精神,活跃于1860年代至1900年代的海牙画派专注于自然光线和氛围,擅于描绘未受破坏的自然场景,风起云涌、绿水圩田、牛群遍地是海牙画派偏爱的典型主题。其中,威廉·鲁洛夫斯定格下了一个戏剧张力十足的彩虹即景,这样的叙事元素在当时的荷兰绘画中极为罕见。
《奥斯特贝克池塘》,约翰内斯·比尔德(Johannes Warnardus Bilders,1811-1890),1831-1890,藏于格罗宁格博物馆
1842年,风景画家约翰内斯·比尔德成为第一位在奥斯特贝克定居的荷兰艺术家。他早期描绘森林的画作仍然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但那时他已鼓励年轻的艺术家去直接研画自然。1847年,在皇室的支持下,约翰内斯·比尔德携手威廉·鲁洛夫斯及一众志同道合者共同建立海牙最古老最著名的艺术家协会“唯美画室”(Pulchri Studio,如今的海牙皇家美术家协会),海牙画派也正是以他们为核心成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迁居奥斯特贝克,那里成为“荷兰的巴比松”。
《夏末的橡树大道》,玛丽亚·比尔德·范·博塞(Marie Bilders-van Bosse,1837-1900),1880-1900,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藏品
比尔德一家都很出名,他的妻子玛丽亚·比尔德·范·博塞以早期荷兰印象派风格的风景画见长。18岁时,玛丽就决定成为一名画家,对当时的女性来说,这绝非一个寻常决定。
《森林池塘日落时》,杰拉德·比尔德(Gerard Bilders,1838-1865),约1862,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
约翰内斯·比尔德曾是妻子的老师,也授给了儿子杰拉德·比尔德第一堂绘画课。杰拉德·比尔德在1860年的信件中表达对巴比松画派的欣赏,因为那些作品“和谐、宁静、肃穆,最重要的是与大自然有一种莫名的亲密感”。他还写道:“我正在寻找一种色调,我们称之为‘芬芳、多彩又温暖的灰’。”杰拉德·比尔德尝试使用调色板上的各种颜色与灰色混合,可惜他26岁就因肺结核英年早逝,至死也未能收获自己最理想的那种灰色,但这种不间断的色彩尝试预示了后来海牙画派的色调风格。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巴黎在艺术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让渡给了伦敦,海峡对岸对海牙画派作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画派的声誉与日俱增。在1873年维也纳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荷兰艺术家组团共展出167件作品,约翰内斯·比尔德拿了金奖。
《海牙近郊风景图》,威廉·鲁洛夫斯 (Willem Roelofs,1822-1897),约1870-1875,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
两年后的1875年,“海牙画派”一词在评论文章中首次被正式使用,艺术评论家将其描绘为“绘画界新晋的极端激进运动”。评论文章配图之一包括威廉·鲁洛夫斯的《海牙近郊风景图》,这幅作品中出现了海牙画派的“灰”,这种灰色成为该画派最重要的特征,它让介于写实派和印象派之间的海牙画派收获了另一个称谓:“灰色画派”(the Gray School)。
《阿姆斯特丹近郊拂晓》,保罗·加布里埃尔(Paul Joseph Constantin Gabriël,1828-1903),1878,藏于福尔林登博物馆
灰色并不是忧伤和暗沉的,另一位海牙画派的代表画家保罗·加布里埃尔认为荷兰的乡野“色彩缤纷、多汁、肥沃”,你对那里的风景看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其中色彩的曼妙:“即使天是灰色的,我们的土地也不是灰色的”——第一代荷兰黄金大师伦勃朗笔下是五彩斑斓的黑,第二代大师们给世人留下了五彩斑斓的灰。【未完待续】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销售
专属微信
专属微信
2026.07... 查看展会时间
ANIME EXPO
2026.03... 查看展会时间
Art Basel Hongkong
2025.05... 查看展会时间
PHOTOFAIRS Shanghai
2025.11... 查看展会时间
ARTO21 SHANGHAI
2024.12... 查看展会时间
ART Shenzhen
2025.06... 查看展会时间
Art Basel
2025.11... 查看展会时间
Paris Photo
2025.11... 查看展会时间
Art Cologne